上海天文馆项目
- 项目概况
- 项目选址
本项目最终选址位于临港新城NHC105社区内,北至C3路(环湖三路)绿化带,西至临港大道绿化带,南至春涟河与公共绿地边界,东至临港大道东约394米。本项目选址周边环境优越,符合天文馆建设要求。
- 项目定位
- 总体定位
打造一座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使命,以巡视宇宙科学前沿、实现震撼展示体验、构建独特天文教育为重点,以现代化展示教育理念构建的天文科普传播平合。
同时,上海天文馆目标成为一个时代特征鲜明、天文知识丰富、强大科学传播能力、广受公众喜爱的专业类博物馆,既有“人有我强,引领示范”的一流性,更有“人无我有,与众不同”的独特性场馆,作为上海科技馆的又一个分馆,与上海自然博物馆一起更好地诠释“三馆合一”的关联性和优越性,更有效地向公众传播“自然·人·科技”的大主题。
- 功能定位
天文学是一门大众科学,上海天文馆的最核心功能和最终目的是大众科普教育,提升全民科学素质,具体聚焦在以下三大功能:
收藏展示(基础)—通过采购、征集、租赁、捐赠和复制等多种渠道收集包括珍贵陨石标本、月岩标本、最新航天科技展品、经典观测仪器(古观象仪、水运仪象台、各式日暑、帕兰子午仪等)等品类多样的展品、藏品,向公众传递最新的天文与空间科学知识;通过现代数字媒体手段实现震撼逼真的观展体验,激发公众对天文的好奇与喜爱。科普教育(核心)—强化科普与教育、旅游等的结合,合理构建展示教育,积极拓展活动教育,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层次的教育载体,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、独立思考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以进一步提升公民基本科学素养。观测研究(支撑)—利用步入式太阳望远镜、1米级反射望远镜、激光探月仪等现代先进观测设备,搭建全球星空实时观测馆际互动平台,馆台合作建立约10人左右的天文科普研究队伍,为天文馆的科普展示、内容策划和教育活动提供最前沿的科学支撑和观测体验。
-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
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幢3层主体建筑(地下1层),建筑面积35369.85平方米;1幢1层青少年观测基地,建筑面积911.5平方米;1幢1层厨房餐厅(地下1层),建筑面积944.3平方米;1幢3层大众天文台,建筑面积467.47平方米;1幢2层魔力太阳塔(地下1层),建筑面积396.5平方米;1幢1层垃圾房,建筑面积74.29平方米。项目总建筑面积38163.9平方米,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25636.92平方米,地下建筑面积为12526.98平方米。
- 项目建设周期
上海天文馆2013年10月项目建议书送审,2014年1月获得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复;2015年9月获得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可行性研究批复;2016年7月获得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初步设计批复;2016年10月获得施工许可证,建设工程项目实际2016年11月份动工,计划2019年7月完成建安工程,建设周期约为两年八个月。建安工程完成后,开始内部布展,展示工程预计2020年完成。场馆计划2021年正式对外开放。